学术前沿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届临床数据科学家临床数据分析研修班圆满结课

2024-07-08

202462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创新课程体系“第一届临床数据科学家临床数据分析研修班”圆满结课。本次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我院临床研究与数据分析水平,打造优秀的临床数据科学家团队。

本次课程由肾内科副研究员王晋伟老师担任课程总体负责人,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超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彭苏元老师、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斐斐和李承龙两位老师参与授课。本次课程理论结合实践,共包含620个学时,线上直播课从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原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讲解,线下实践课精心准备了实际的数据实例及软件代码,帮助学员从操作和结果解读方面进行“操练”,提高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科研工作的实践。

   image.png

线下课程实训学员合影

本次研修班汇聚了来自我院近30个科室、70余位学员的积极报名与参加,共同探索临床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为方便临床工作者和健康数据科学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学习,全部课程均在工作日晚上及周末开展,在线直播及线下实训前后历时两周。在课程设计方面,采用案例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观看线上课程直播的同时,学员与授课老师同步进行数据与软件实练;课后也可通过课程回看巩固复习,在学员群中交流与讨论,答疑解惑的过程更助力学员迈向成为临床数据科学家的过程。

image.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研究员王晋伟老师主讲《基于既有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王晋伟老师课程基于既有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建立临床随访队列研究,并利用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设计,开展探索疾病发生和发展危险因素,以及建立疾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等问题的研究。

image.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超老师主讲《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研究实践》

杨超老师以研究实例带入,讲解了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分析思路、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使学员了解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相关研究的几种常见统计分析模型。实操课中助教王万州与王福琳博士,演示了基于R软件的横断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过程,逐步讲解了数据清洗及分析全过程、以及程序代码的含义及设定,使学员能够基于手中已有数据进一步拓展研究维度,挖掘新的研究视角。

image.png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彭苏元老师主讲《中医药数据治理与标准化策略》

彭苏元老师从信息标准化的不同纬度介绍了医学术语、数据元的概念和应用,以实例数据展示了数据治理和抽取方法以及大模型如何提升数据抽取的效率。助教李可千、王玮琦演示了如何调用大模型API并进行批量信息抽取,使学员能够基于手中已有数据进行数据治理、管理与信息抽取。

image.png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张斐斐助理研究员主讲《机器学习算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张斐斐老师首先对临床科研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帮助学员构建清晰的解决思路。接着,通过聚焦四大医学期刊近五年内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对机器学习算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全面梳理。在线下实操课程中,详细讲解了R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注意事项和常见模型的拟合步骤。通过手把手教学,学员能够快速掌握R软件的使用,为今后的数据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李承龙助理研究员主讲《纵向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李承龙老师课程基于中国CHARLS这一大型公开队列数据库,以高血压和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为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纵向队列数据挖掘研究。通过SAS编程实践,让学员们能够深入了解多种纵向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助力提升临床纵向队列数据的分析实战能力。

image.png

线下学员数据分析实战训练

在课程结束之余,研修班学员也对本次课程进行了积极反馈,部分老师表示“收获特别大,对于临床研究,尤其是模型开发有非常大的帮助”,“今天学习到了临床研究不仅仅是像以往以为的狭隘的什么疾病用什么方法干预,其中还设计各种统计和分析方法,怎么样设计例如起点才是合理的,要避免一些可控因素的偏倚,数据需要标准化等等”,“掌握了很多数据分析的方法,代码也很详细,要是能整理成文本讲义做成代码集合就更好了”,“收获满满颇为感慨,从古老的中医中药到现代的语言模型有效融合,到甚至哲学辩证,还无私分享这么好软件的工具”。

本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院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的临床数据科学家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促进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据科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心将继续定期开展临床数据分析培训课程与名师讲座,深化与国内外顶尖学术机构的合作,持续推动我院数智医学创新研究的快速发展。